今年上大二的南開大學學生張健宇給爸爸和媽媽的手機分別發了一條只有5個字的短信:“爸爸(媽媽),我愛你。”讓他沒想到的是,短信剛發出去,媽媽的電話就打來了,“怎麼了?你在哪?”張健宇趕忙解釋:“我在開會,媽媽我愛你。”隨後媽媽的語氣平緩了:“那你先忙,我一會再打。我也愛你啊!”(北方網11月9日)
  “我愛你”三個字,雖簡單易懂,但內斂含蓄的中國人一般只在於夫妻之間用來進行表達愛意,而將“我愛你”三個字用來直接而直白地表達對父母的愛,中國人似乎還難以說出口。即便有勇氣說了,也是“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帶著幾分羞澀,帶著幾分違心。而南開大學大二學生張建宇雖沒有直接面對面對父母說“我愛你”,但他通過發短信的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這份愛意,實屬不易,值得兒女們尊崇。
  父母對子女的細心呵護和照顧,早已在子女心中當成了一種“理所當然”,一種“必然”,他們會不假思索地認為那是父母應盡的責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早已成為子女在父母面前的一種習慣,也成了子女對父母的一種依賴。這種習慣和依賴,慢慢養成了子女的惰性、霸性和惡性。飯吃了不少,衣穿了不少,而這些兒女們只見脾氣見長,不見感恩之心孕育。即使兒女們在心中有那麼一點點對父母的感恩之心,但也從未在口頭上進行過當面表達。
  世上只有瓜念籽,沒有籽念瓜。心疼孩子、呵護照顧孩子,永遠是父母表達愛的主題。儘管這種常態化的呵護和照顧,有時變成了兒女難以接受的絮絮叨叨,但這種絮絮叨叨之中蘊含了多少父母的擔心和愛意。養兒方知父母恩,只有自己成家立業、娶妻生子之後,才能體會到父母有時近乎瘋狂的愛意。就似有個公益廣告,父親80多歲已經得了老年痴獃症,不認識兒子了,但他唯一記得的一件事就是兒子小時候最喜歡吃餃子。儘管兒子帶他出去在豪華賓館就餐,父親抓起幾個餃子就揣進衣兜,不免讓兒子當時有些難堪。但當兒子知道,父親把餃子揣進衣兜是要帶回家給自己吃時,這個難堪的兒子當時就不禁淚流滿面。
  在父母那裡無條件索取,已是很多兒女的一種嗜好。這種嗜好,在眾人眼裡已見怪不怪了。父母也多已忍氣吞聲習慣了這種索取,而冷不丁聽到兒女們說出一句“我愛你”,父母真還有些不習慣,大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他們往往顯得無所適從。但兒女一句簡單的“我愛你”,不僅可以讓父母感動得淚眼婆娑,還可以讓父母幸福好長一段日子。
  兒女大了,父母卻老了。大多兒女都不在父母身邊,即使沒有時間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不妨在電話和短信中經常說一句“我愛你”,不僅可以對父母表達恩重如山的愛意,還可以讓父母幸福並快樂著。作為兒女們,還是趕快行動吧,不要等到“子欲養時親不在”的時候,即便悔青腸子也太遲了。
  文/吳聯平  (原標題:“我愛你”,愛意恩重如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g22hguf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